• 数字报
    比学赶超激干劲 赛龙夺锦促担当 ——高要区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“打擂比武”活动
    分享到

    微信

    微博

    0
    分享到-微信
    X

    核心提示: 乡村振兴,示范“带”动。乡村振兴示范带旨在以村为节点、以镇为枢纽,串点成线、连线成片、集片成带,凝聚工作力量、整合优势资源、发挥集聚效应,形成乡村发展、乡村建设、乡村治理的先行示范带,以“带”的振兴辐射带动县域乡村振兴。

    水南镇“游龙戏水·客家风情”乡村振兴示范带。 高要区供图

    高要各镇在“打擂比武”活动上展示乡村振兴工作成果。 西江日报记者 林琳 摄

    回龙镇大田塱村推进人居环境整治,面貌焕然一新。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

    莲塘镇壮阔的万亩虾塘。 高要区供图

    蛟塘镇西江酒文化展馆。 西江日报通讯员 苏科伟 摄

    位于金渡镇的肇庆市恒兴水产公司,工人正加紧生产预制菜。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

    乡村振兴,示范“带”动。乡村振兴示范带旨在以村为节点、以镇为枢纽,串点成线、连线成片、集片成带,凝聚工作力量、整合优势资源、发挥集聚效应,形成乡村发展、乡村建设、乡村治理的先行示范带,以“带”的振兴辐射带动县域乡村振兴。

    1月4日,中共肇庆市高要区委、高要区人民政府在区委小礼堂举办高要区落实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系列活动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镇(街道)党(工)委书记“打擂比武”活动。

    金渡镇打造“高要烂柯山砚艺画廊”、水南镇构筑“游龙戏水·客家风情”乡村振兴示范带、南岸街道打造“都市田园·江岸生活”、小湘镇搭起“一廊三带”……活动中,高要区17个镇(街道)党(工)委书记轮流上台竞演,围绕突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、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进行“晒成绩”“亮特色”“谈打算”,有力有效促进各镇(街道)对标先进、以赛促干、以赛破题,推进乡村振兴蓬勃发展。

    擂台上,演讲者们轮番上阵,个个精神饱满、激情飞扬,赛出了基层党委书记的担当,比出了踔厉奋发、勇毅前行的精神,营造出比学赶超、担当作为的干事创业氛围。经过激烈竞演,最终莲塘镇、金渡镇、水南镇、回龙镇、蛟塘镇获金奖;活道镇、金利镇、新桥镇、白土镇、南岸街道获银奖;禄步镇、白诸镇、蚬岗镇、大湾镇、乐城镇、河台镇、小湘镇获铜奖。

    文/西江日报记者 林琳

    乡村振兴示范带 “带”出美丽乡村梦

   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,关键在党建引领,关键看党员干部。“比武”中,各镇街党委书记着重提出要牢牢牵住党建引领这个“牛鼻子”,深入挖掘发展优势,促进乡村振兴取得一系列成效。

    “我们坚持把‘党建+’作为一条红线贯穿蛟塘乡村振兴全领域。”高要区委常委、蛟塘镇党委书记刘春介绍,去年蛟塘镇成立了全区首个两新组织孵化基地党支部,以陈村食品公司为载体,辐射全镇非公企业,解决企业人才入党难的突出问题。此外还构建了高要首个市际红色睦邻廊道,组织洞口村与高明区布练村签订睦邻协议,目前两村共有13户村民合作养殖黄鸡,一年超30万羽,预计年产值达900多万元。蛟塘镇还在全区率先完成村民小组党组织设置全覆盖,目前,蛟塘镇已在162个村民小组成立了9个党支部、86个党小组。

    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过程中,现代农业与文旅元素的“水乳交融”谱出了三产融合的协奏曲。“擂台”上,党(工)委书记们用一个个生动案例、一组组真实数字、一件件民生实事,全面展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三产融合的累累硕果。“哈哈乐农耕文化园暨西江虾谷现代产业园以‘大环融合+农业产业双环联动’为发展思路,一期建设哈哈乐农耕文化园,环线长达10.8公里,建设区域7531亩,目前基本完成花溪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区、瓜果长廊、登山健身步道、傍山民宿、高要西江虾谷展示馆和十里道路沿线及沿线村景观风貌提升。2022年9月23日,肇庆市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在项目内成功举办,项目知名度和示范效应初步显现。”莲塘镇党委书记李杰亮出的产业成果赢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可。

    水南镇党委书记温永坚向在场观众展示了一幅产业兴、乡村美、农民富的壮美画卷——“游龙戏水·客家风情”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路线全长8公里,涉及1个圩镇3个行政村。起于水南镇森林小镇牌坊,依次打卡一河两岸公园、石盆坑森林公园、花果山革命烈士碑、旱呀村美丽田园、中华蜜蜂科普基地、奇异瓜果园、客家风情屋、清湾河长廊栈道、牛公馆、古树公园、罗独村创客基地共12个特色打卡点。示范带内形成水作带、山环水的山水格局,聚焦亮点特色,集游、玩、吃、住、购、学、研、创八个元素,每处小景串珠成链,所到之处均能体现“见山见水见风景 ”。

  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。“赤水塘社区是回龙镇有名的侨村,其侨胞别墅、古井、书室等侨文化古建筑保护完好,社区干部在保护古村原有风貌的同时,不断深入‘三清三拆三整治’工作,开展‘厕所革命’,改造改建厕所200余间,建立专属村庄保洁机制,努力打造优良的居住环境。”回龙镇党委书记吴秀雄激情昂扬地说,该镇坚持以群众健康、环境宜居为出发点,立足村情,同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。除了赤水塘社区,该镇还在大田塱村投入250万元开展人居环境整治,投入200万元建设村内硬底化道路和巷道,铺设沥青路面,在进村入口、文体广场树立起古色古香、颇具广府特色的村标,打造与示范带主题相一致的景观;槎岗村狠抓环境整治,带领全村人民由零做起,建立雨水污水管网,村道巷道硬底化,群众出行困难得到解决,房屋外立面涂上了美丽彩绘,实现农房色彩、风格与村庄整体风貌协调,目之所及皆是美景。

    一个个成果生动展现着高要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点点滴滴。而在这些成果的背后,比的是有没有勇挑重担、真心为农的担当,赛的是有没有乘风破浪、勇立潮头的精神。

    抓抢重大政策机遇 “五大工程”开新局

    高要预制菜产业园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,水产交易中心暨预制菜原材料交易中心一期项目正式开业,哈哈乐农耕文化产业园建成运营并举办市农民丰收节,建成“河乐水”乡村振兴风貌带和“古韵高要·龙腾凤祥”乡村振兴示范带,农村面貌焕然一新——去年,在高要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耕耘下,该区乡村振兴工作取得累累硕果。

    高要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,围绕“两条底线、三项重点”任务,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全面落实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“七大工程”,以工业化理念、产业链思维、“三分之一工作法”,谋划推动“上规模、强园区、树品牌、建链条、抓集群、拓市场”,乡村振兴工作初见成效。高要区通过写好虾文章,煮好预制菜,打好牛羊特色牌,守好粮食安全关,预计2022年全年农林牧渔产值实现186亿元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8325元,有力确保了农业稳产增产、农民稳步增收、农村稳定安宁。

    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,高要区将坚持党建引领,规划先行,发挥高要“勇立潮头”精神,抢抓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重大机遇,围绕“带”字,加快让每个镇(街道)建设一条党建引领突出、三产融合突出、规划节点突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,重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以乡愁文化为主题、80公里长的“古韵高要 宋隆侨乡”乡村振兴示范带大环线,串联金渡镇、白土镇、回龙镇、蛟塘镇、莲塘镇、南岸街道等6个镇(街道)、60条行政村,以点带面、串珠成链,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样板示范带、先行示范区。

    高要将围绕“坚持党建引领,规划先行,尽锐出战,抢抓‘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’重大机遇,补齐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短板,绘就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一张蓝图,实施乡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五大振兴,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,加快建设一批专业镇特色镇、经济强村、文化强村、旅游强村”的总体思路,以大力实施“五大工程”为抓手,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。

    高要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接下来,高要区将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“打擂比武”活动,围绕示范带建设进度、成果等不同主题,每季度举行镇(街道)党(工)委书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建设“打擂比武”活动。还将大力实施“产业振兴”工程,进一步提升罗氏沼虾全产业链,打造一批专业镇特色镇;大力实施“生态振兴”工程,进一步推进“万干万企帮万村,携手共建和美乡村”行动,打造一批和美乡村;大力开展“人才振兴”工程,进一步实施“雄才计划”,打造一批新农人;大力实施“文化振兴”工程,进一步挖掘侨乡乡愁文化,打造一批强镇强村;大力实施“组织振兴”工程,打造一批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等。

    西江日报、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
    1.
    凡本网“西江日报”电子报,以及注明来源“西江日报”、“西江网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、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。凡是未经书面授权,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、链接、转贴、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。已经被本网授权的,使用时必须做到:(1)注明来源“来源:西江日报”、作者信息“西江日报记者***”、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。(2)如修改标题,必须注明原标题。(3)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,仍须注明来源“来源:西江日报”。
    2.
    本网未注明“来源:西江网”或“来源:西江日报”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,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,如其它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稿件来源”,并自行负法律责任。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,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    3.
    如本网转载内容涉及版权、名誉权等问题,请尽快与本网联系。
    联系人:罗小姐、涂先生(电话:0758—2722284)
    详细请浏览:http://www.hjba-eng.com/about/copyright.shtml

    关于我们| 广告服务| 版权声明| 联系我们| 友情链接| 事业单位

    粤ICP备09102757号|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|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|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|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

    本网站由肇庆市西江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(西江网版权所有),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

    五月激网综合网